供求信息
信息搜索
新闻分类
考验中国制造
全球主要评级机构惠誉把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级至C,即最低投机级评级。进入龙年,欧债危机仍在持续发酵,迟迟未能解决的危机牵动着众多外贸企业的心。
欧盟市场需求的萎缩已经波及中国制造业企业。多位企业表示,2月24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,市场资金紧张压力将有所缓解。但是危机仍在蔓延,外贸企业“订单慌”连着“用工荒”,转型升级实现“脱胎换骨”已刻不容缓。
专家认为,2012年,欧债危机还将继续发酵,欧元将受到考验,制造企业可主动运用金融工具避险,在阵痛中实现转型升级。
专家建议,从短期来看,企业可运用金融工具规避外贸风险:一是企业在接订单的时候要看到欧元波动的风险,明确结算期,提前锁定结算期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。二要适时改变结算币种,比如在美元复苏保持相对稳定时,可尝试采取美元结算。三是广泛采用远期结汇、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等金融工具规避汇率波动风险。
为了应对欧债危机和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,一些金融机构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。如建设银行的“欧贷通”可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,企业还可以到银行度身定制内外贸一体化的供应链融资方案,扩大融资渠道,节约融资成本,在外贸转内贸、企业走出去等转型升级中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。
从长期来看,多方形成合力,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,是中国制造业继续拓展的必由之路。业内人士认为,欧债危机的考验是长期的,转型升级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,企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。
Copyright © 2019中国深圳对外贸易(集团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| 邮箱: szwm@sino-trading.com | Tel:86-755-82287788 | Fax:86-755-82223769 | 粤ICP备05046502号